香山

幼学琼林卷三卷四第23集


《幼学琼林》(卷三卷四)

第二十三集

陈愫汎老师主讲

本集经文

现在请各位同学把它翻开到,我们上次讲到古诗十九首里边的其中一首,《饮马长城窟行》,里边讲到双鲤鱼,后来就成为书信的一个代称。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下边的这一句:“锦心绣口,李供奉之词章;铁画银钩,王右军之字法。”我们先来看一下“锦心绣口”,锦心绣口这是“李供奉之词章”,李供奉就是李白。我们先看到“锦心绣口”这个词汇:这个是形容才思横溢、文辞优美。这个锦字就是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。绣字是绣有花纹,像纺织品一样。这个糸字旁的字,上次有跟大家介绍过,在《说文解字》里边有一卡车,很多很多关于糸字边的,是绣什么样的图案,还有是什么样的颜色的丝织品,都介绍得非常的详尽。像我们有讲到水皆缥碧,那个缥碧的缥是一个糸字边,然后一个车票的票,那个字念作缥(ㄆㄧㄠˇ)碧,缥,就是深青色,一样,在《说文解字》里边也介绍得非常的清楚。我们中国的这些农桑的这个部分,我们就是以农立国,所以农桑的部分这些的词汇是相当多的,用在文学上,就是代表这人的文思非常的好。在唐朝李白《冬日于龙门送从弟(从弟就是堂弟)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》,很长,里边就有讲到:“兄心肝五脏皆锦绣耶”,兄,就是对方的一个尊称,心肝五脏,心肝五脏就是我们身体的心肝五脏,都是锦绣吗?“不然,何开口成文”,要不然怎么开口成文?就是张开嘴巴然后写成文章,“挥翰雾散?”就是指他,挥翰这个翰就是毛笔的意思,上次这个翰字有跟大家介绍过,后来翰这个字就借代为指毛笔。这边我们就看到锦绣这个词,所以这边用到锦心绣口,锦绣的意思代表我们那个心跟口像锦绣一般,很漂亮的,那就是嘴巴讲出来的话,写下的文章很美,文辞非常的优美。我们接下来,这边就是“李供奉之词章”,他所用到的这个词汇,李供奉就是李白。我们看一下这一段的注解:天宝元年,就是西元七四二年,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,就是玉真公主还有贺知章,贺知章也是当时候有名的一个文学家,就互相的在那边褒赞李白。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,对其十分的仰慕,很仰慕,然后就把他召进宫里边来。李白进宫朝见那一天,玄宗还降辇步迎。降辇那个辇是什么?古代皇帝坐的车子,后来就泛指贵族富豪的车子叫做辇。玄宗降辇步迎,下车以步迎之,可见很喜欢,很喜欢他。然后“以七宝床赐食于前”,而且“亲手调羹”,相当礼遇。玄宗问到一些当时候的事务,当世的一些事务,李白凭半生的饱学,还有长期对社会的一个观察,胸有成竹,对答如流。玄宗就大为赞赏,随即令李白就供奉翰林,就在翰林那边供奉。这是一个官名,他的职务是什么?就是陪侍皇帝左右,在旁边,然后皇帝随时想要做什么,要做什么事情,马上随时就叫他。但是说真的,李白他不是只有这样而已,其实他的心,他是很想藉此能够大展自己的长才,而不是只是摆在皇帝旁边,随时供他陪侍在左右,然后陪他吟风赏月的这样一个情形。所以有记载到就是,玄宗还有一次晚上赏月的时候,他故意喝得酩酊大醉,然后玄宗皇帝看说,风景这么漂亮,怎么醉成这样?赶快一盆水浇下去,叫他起来作诗。他其实不是想要一直在皇帝旁边陪他做这一些东西,他是想能够施展自己的政治长才的。这句话就是跟李白有关的,就是锦心绣口,这个李供奉(就是李白)的词章,后来我们就叫李白叫李供奉,因为皇帝让他供奉翰林。下一句是“铁画银钩,王右军之字法”。这个铁画银钩,后来我们大概就是都称赞王右军他的书法。我们先看到“铁画银钩”这个词汇的意思,先看到第三的这个地方,铁画银钩就是形容笔画如铁般的那种刚劲,然后像银钩般的柔媚。那个银我们知道,银比较软,银很软。在唐朝欧阳询的《用笔论》,欧阳询我们也知道,他也是书法名家,唐朝的书法名家,他的《用笔论》里边就写到这么一句:“徘徊俯仰”,徘徊的意思就是来回走,俯仰就是,俯是低头,仰是抬头,然后“容兴风流”。这个徘徊俯仰,当然不是只有这样的一个动作,它代表的就是指我们一个人的那种举止。然后容兴风流,“刚则铁画”,刚要像铁画一般,然后“媚若银钩”。这种词汇都要自己亲自去写过之后,比较能够体会这样的一个意思。中国的词汇不像外国人的词汇里边像定义,日本的词汇的定义都会很清楚说,譬如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,它就定义很清楚,但是中国人的定义它是很文学性的。所以我那时候我们教授就讲过一句话,他说中国人的诗评,评诗,诗评、诗品这一些用词,他说是给行家看的。这个词汇你很难,就像我们唐诗里边常有个品评,叫什么“羚羊挂角,无迹可寻”。这个词汇怎么跟你解释,羚羊挂着角,无迹可寻?这种从字面上解释,你是很难去了解它的意思的,你必须要心领神会,要用心领神会的方式。所以中国读诗是不宜把它做翻译的,不宜做翻译,翻译掉了,那个文字会很死、很僵硬。它必须要,你起码只是知道,这个词汇我们知道是什么,像这边的徘徊俯仰,我们知道徘徊的意思、俯仰的意思,知道之后我们就要用心去体会,这个徘徊俯仰它所代表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。而不是直接我们这样对徘徊,还有俯仰,抬头跟低头,这样的一个理解而已,不是,还必须要用心再去揣摩这个词汇它所代表的一个意思、意境是怎么样。中国文字很讲意境的,翻译只是第一层。所以那时候我们老师要我们读文言文的时候,他不准让我们看白话翻译,顶多可以看注解,历代的注解,OK,你就看历代的注解,然后去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是怎么样,不要直接翻白话。说真的也很难翻,非常的难翻的。所以我一直想到,我们要把它翻成,文言文要翻成白话都不好翻了,何况还要再翻成外国语言,那更难,这个要两道功夫,除了自己对外国语言要精通之外,本身要对中国的文学或文言文也都要很精通。我们读的时候就是要用这样的一个心情,去读中国的这一些词汇。待会我们会讲到王右军这个人,王羲之,他非常喜欢白鹅,很喜欢鹅,看到鹅头转动的样子非常漂亮。清朝就有一个人帮他写了白鹅诗,里边的用词就把鹅婉转的样子,怎样低头、俯头,脖子弯的那种情形是很柔的,用诗句把它写出来。那种句子怎么翻译?很难翻译。就是自己有亲自写书法,像你们有写过一阵子,练过一阵子,渐渐就可以去体会到在写的时候,笔画一横一竖一勾起来的那种感觉。像魏碑,明朝文征明的,他们的一些用笔也都不太一样。我们再往下看王羲之,王右军就是王羲之,右军一样是他的官阶名称,就像供奉一样。我们中国常常就一些知名人士,常常称他的时候,就把他的官名给冠上去,所以就要特别去了解一下他曾经当过什么官。王右军就是王羲之,西元年三0三到三六一,字逸少,原籍是琅邪临沂人,就是今天山东这个地区的人,后来迁居到山阴,山阴在今天浙江绍兴,浙江绍兴这个地方,他是中国东晋的书法家,有书圣之称,书圣。所以我们这个要记一下,书圣,特别有名的人物,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的一个地位。后官拜右军将军,后来就拜为右军将军。我们中国军有分三军,中、左、右三军,中军大概就是主帅,然后左军、右军。他官拜右军将军,人称为王右军。其书法师承卫夫人还有钟繇。他七岁的时候,家人就让他去拜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,之后也跟钟繇学过。我们再往下,王羲之在书法艺术史上取得的成就影响巨大,被后人誉为古今之冠,尽善尽美。王羲之的作品已经无真迹传世,上次也跟大家介绍过,他著名的《兰亭集序》,已经被唐太宗陪葬放在里面。不过有时候想想这样也不错,怎么说?我们待会再跟大家介绍。后来很有名的三希堂,清乾隆非常喜欢的三希堂,就是王右军,还有王献之,还有王珣的三帖字,后来就放在宫殿里边。清朝亡后,你知道吗?就盗出,后来一个妃子就把它拿到外面去卖了。那时候有带到台湾地区来,要民国出高价买,结果当时候可能还没有凑到钱,就又回流到好像是一个印度商人那边去,之后现在好像又回到北京那边去,后来到香港那边,好像他们有些人知道这个是宝,好像后来又把它买回来的样子。所以你看有时候到战乱的一个情形,就会发现这些国宝到处,你看谁也没料想到,就是清末的局势是这样的乱,所以那些东西从晋朝的时间,然后一直传,传下来到乾隆皇的时候,还特别盖了这个把它藏起来,他非常喜欢那三幅字。唐太宗很喜欢《兰亭集序》,就把它当作陪葬品跟他一起在地底下。唐太宗的时候,王羲之的书法有三千多卷,到宋太宗的时候就只有一百六十余件,今全世界存世的王羲之摹本,就是临摹的,不是真迹,只有二十件,至于真迹,除了碑文之外已经无存。雕刻在碑文上的还有,如果写在纸上的是没有了。像我们有知道的《兰亭集序》、还有《快雪时晴帖》、还有《黄庭经》,《黄庭经》又叫做《换鹅帖》,这些诸帖都是为后人所临摹的。大概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,因为他的故事太精彩了,所以特别取了跟大家介绍几个。他的一个学书法的过程,就是从七岁。这些书香门第,大概从小父母亲都是很注重的,所以七岁的时候,刚有提到,就跟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。十二岁的时候,那一年他很好玩,就看他父亲在看一本书,每次看完都非常慎重的再把它摆进柜子里边。孩子就很好奇,为什么爸爸每次看完这本书之后,都藏得非常的好?有一天他就偷偷的,爸爸出去的时候,就赶快把它拿出来看,原来看到的是一本著作叫《笔说》,就是前代人所写的《笔说》,毛笔的笔,《笔说》,里边就是谈论到怎么样去写,就是运笔。结果他就在那边看着看着,父亲转头回来,说你怎么动了我的东西?他就有点吓住,还好母亲赶快进来解围,刚好进来,她说:小孩子不过看你那本书,学学字画。他父亲就讲,不是不让他看,只是想他长大一点再给他看。他就跟他父亲讲,马上就赶快讲:父亲,有些东西不是等年纪大才学,现在就可以学了。他就看到他非常想学,于是就教他。后来他到卫夫人那边去的时候,发现这个孩子写的那个字很像有跟别人学过。所以你看都很清楚,师承哪一家、老师怎么教,她大概就是很清楚,她教他的,然后他写出来那个样子。后来看了《笔说》之后,他自己练习就发现到,他再拿去给卫夫人看的时候,卫夫人就觉得他的字不太一样了,很像又有再跟名家学过。这就是他小时候学书法的一个过程。他也曾经学到非常认真,家里边的婢女拿了馒头,还有一些蒜酱那些东西,结果他写得太认真了,一边写,然后手也动,左手也动,然后就拿着馍馍,他们叫馍馍,蘸着就往里边吃。刚开始这个婢女看他,跟他讲话他都没有听到,然后就出去跟他母亲讲,跟他讲些什么他都没有注意听。结果他母亲跟婢女一进来之后,看他满嘴都是黑的,两个人就在那边大笑。就一边写,手也蘸着,眼睛是看着字,然后手拿着就蘸着,以为蘸到的是蒜酱,结果蘸到的是他的墨汁,非常用心,很专注很专注。他母亲跟他讲,你已经写这么好了,为什么还这么辛苦?他就跟他母亲讲:我现在都还是学习别人的,我要自成一家。所以这就是一种志气,他就说自己学的是写得很像了,但是都是别人的笔法,他要自成一家,所以必须要再更下功夫。从这个也看到就是,每一样事情的成就,真的是下功夫要很深。我那时候印象很深刻,周虎林老师曾经就跟我们讲过一句话,他说读博士班不需要上等人才,中等的就可以,他说坐得住,要坐得住。我印象非常深刻,现在已经事隔也十多年了,他说要坐得住,就是要坐得住才能够去学东西。另外还有一个,就是“东床快婿”这个成语,东床快婿。当时候一个也是朝廷的大臣,叫郗太尉,郗鉴,鉴赏的那个鉴字。他有一天就想为女儿选个女婿,就跑到王导,当时候的宰相王导,就到他们家去,想从他们家里边的男孩,二十多岁的男孩里边挑女婿。结果那一天就好多人,王导的这些侄儿就穿得、打扮得非常的,就是很刻意打扮,唯独王羲之,他一去,满不在意的就躺在东边的那个床,然后袒着肚子,就这样子。结果郗太尉一去,他就说,“就那个”,他说就那个。他一看到他,这个人很自在,就跟他讲,就这个。后来他就把他的女儿,最有文才的女儿,叫做郗璇,也是一样懂得书法的一个女孩子,就嫁给他。这就是东床择婿、东床快婿的典故,也是来自王羲之。另外还有一个叫“入木三分”。大家有没有听过入木三分这个词语?有。就是王羲之有一天去他学生家里边,去他学生家里面,结果他的学生就煮了好多好多的东西,山珍海味,请他、款待他。他就很开心,就看到旁边床几木板好像还没有上油漆,他就叫他磨墨,在上面写了书法,写上去。结果他要回去的时候学生就送老师回去,回来的时候发现,床几怎么旁边一堆木屑,原来他家的仆人看到上面写字,赶快把它刮掉了,赶快把它刮掉,他看到了伤心得要死。还好一看,怎么木板上有浮现墨迹的样子?就浮现那个墨迹出来,他就非常的惊讶,然后就想我们的老师实在是太厉害,他就讲:“妙哉,先生书法真入木三分矣”。所以后来我们讲入木三分,就是这样的情形。实在是很难以想像,怎么样的一个笔力,那个笔力竟然写下去刮掉之后还能够呈现,这个字还能够呈现出来,这真的就是名家。我们再来看一下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,这是最有名的一帖。这是他四十七岁时候的作品,里边是记述跟友人,还有一些文人雅士,会集在兰亭盛游的这样一件事情。这是在东晋穆帝永和六年的时候,他被朝廷派任为会稽内史。一到会稽这个地方,浙江这个地方,他就爱上了这边的山水。听说山阴道上有一个叫兰亭的地方,那个地方非常非常的美,山峦叠嶂的,竹子非常的漂亮。于是他们就约在,我们中国人有一个节日,就是农历的三月三日的这一天,叫做修禊。就是农历三月初三日的那一天,他就邀集了当时候的司徒谢安,还有右司马孙绰、司左西属谢万这些雅士,还有他的侄辈的,总共四十一个人来到那个地方踏青。这个日子就是我们中国里边,到溪水,然后洗涤身上的一些污垢,把它洗除掉。后来其实都也变成一些文人雅士,就利用这一天的时间去踏青、喝酒、吟诗、作对,这样的一个情形。当时候大家就举他写一下,把今天的聚会写一下,他就喝得有一点微懵,就提笔写下了《兰亭集序》。后来他醒了之后,酒醉醒之后,想重新再写一次,誊写一次,发现都没有那个味道。所以写东西应该是第一次感觉最真切,就直接的感情,直接就那边涂改,那个都好像也无所谓。像这边我们看到有几个地方有涂改,你也不觉得会影响整个画面,都不会。这就是很有名的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。这边介绍到的是铁画银钩,王右军之字法。看一下,他的楷书也很美的,都很漂亮。我们接下来看“雕虫小技,自谦艺学之卑;倚马可待,赞人文思之捷”。“雕虫小技”就是比喻微小的技能,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者文章,就是指没什么的意思。雕虫就是蛀木的虫,蠹虫。“倚马可待”,倚马可待就是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,可以立等完稿,就是指能够马上把它完稿。这个指的就是什么?形容文思敏捷,文章写得快。倚马可待,倚就是倚靠的意思,倚靠着马就可以待,待就是站在那边就可以得到。后来这个词汇我们就“赞人文思之捷”,捷就是快捷、敏捷的意思,就赞赏别人文思非常的敏捷。接下来我们看“称人近来进德,曰士别三日,便当刮目相看;羡人学业精通,曰面壁九年,方能有此神悟”。我们先看一下第一个,“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看”,这个典故是三国时代鲁肃对吕蒙的一个赞语。我们看一下《三国志》里边记载到:吕蒙原来是一介武夫,经过孙权的劝学之后,渐有学识,鲁肃就称他士别三日,“非复吴下阿蒙”。非复,非就是不是,复就是再的意思,不再是以前的吴下的那个阿蒙了,意思就是说脱胎换骨了。所以现在就以士别三日形容大有长进、焕然一新,就是刮目相待的这样的意思。刮目,刮,把自己眼睛刮干净看一下,我们就知道就是指令人耳目一新,完全跟以前不一样的意思。我们再看到注释第二个,“面壁九年”,这个面壁是佛家语,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。原来是指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,在少林寺面壁静修九年,然后将法衣传给慧可。后来我们就比喻在学习上下的功夫很深,下的功夫极深,我们叫做面壁九年。所以这边讲“羡人学业精通”,就是学业精进,然后曰(叫做)面壁九年,这个面壁九年就是花了九年的时间,下九年的功夫去学习。“方能有此神悟”,才有,这个方就是才的意思,才能够有这样的领悟。我们再往下,接下来我们看这个:“五凤楼手,誉其文字精奇;七步奇才,称其天才敏速。”“五凤楼手”,我们来看一下注释第一个,我们用五凤楼手,然后誉就是称赞别人文字精奇,就是文字很好。“七步奇才”,我们称赞别人天才敏速,就是反应很快。我们先看一下五凤楼手这个典故,这是来自于,我们看一下,这个宋代杨大年有《杨文公谈苑》,里边就记载到,韩浦跟韩洎能为古文,就是韩浦跟韩洎这两个人能够为古文,就是写古文。但是韩洎常常轻视韩浦,然后语人曰,就告诉别人说:“吾兄为文”,他就说我的哥哥写的文章,就是指韩浦,韩洎讲韩浦,韩洎要叫韩浦哥哥,他说我的哥哥写文章,“譬如绳缚草舍,庇风雨而已”,他把他比喻说好像绳缚草舍,在茅草舍里边避避风雨而已,“予之文”,他说他的文章“能造五凤楼手”。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五凤楼是什么。我们再往下看,先看到下边的这个注释五凤楼那边,五凤楼是什么?唐在洛阳建五凤楼,玄宗曾在其下聚饮,命三百里内的县令还有刺史带声乐参加。在梁太祖朱温即位之后,重建了五凤楼,去地百丈,就是百丈高,高入半空,上有五凤翘翼,就是五凤展翼的意思。这样知道五凤楼。所以他说他能够造五凤,能造五凤楼手,就代表他哥哥是草舍,他是五凤楼。“浦闻其言”,他哥哥韩浦听到他讲这样的话,“因人遗(赠送)蜀笺,作诗与洎”,就给他弟弟,说:“十样蛮笺出益州”,这个就是蜀笺,“寄来新自浣溪头”,浣花溪头,“老兄得此全无用,助尔添修五凤楼”。他哥也很神,就送他蜀笺,蜀笺也是很有名的纸。所以这边前两句就是讲到蜀笺,寄来新自浣溪头,浣花溪的,四川,蜀,成都那里。老兄得此全无用,拿到这个对我来讲一点用都没有,助尔添修五凤楼,很有趣很有趣。宋辛稼轩有《鹧鸪天》,这个是词牌名,下边是它的题目,《梦断京华故倦游》,便用这个典故:“君家兄弟真堪笑,个个能修五凤楼”。文人就是很好玩,透过这些文字,你就会觉得他们骂人都骂得很文雅,就用这样调侃一下,彼此调侃一下。我们再往下看“七步奇才”,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典故,注释第二的地方。南朝宋刘义庆的《世说新语.文学》,里边就记载了三国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诗,若无法完成,就要将处以重刑。然后曹植就出口成章,在七步之内就吟成了这个诗篇,很有名的诗篇,叫做“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,萁在釜底然,豆在釜中泣”,最重要是后面那一句,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”当时候曹操很喜欢曹植,相传是有点要把这个帝位给曹植,后来曹丕拿到了,他当然对曹植也百般的可能会有一点顾忌。历代我们看到后来传帝位的时候,没有按照礼法下来的情况,就常常会兄弟之间在那边厮杀。所以后来他就要他七步成诗,他就写了这个,“豆在釜中泣”,豆的叶子根茎在那边燃烧着,“本是同根生”,都是同样从根里边,意思就是说我跟你都是同样父亲生的,“相煎何太急?”何必要苦苦的这样逼迫?后来我们就用这个七步奇才,以形容运思敏捷、有才气。我们之前有学到是哪一位称他为才高八斗?谢灵运,才高八斗。我们再往下:“诗之工者,曰压倒元、白;才之高者,曰媲美班、扬。”“诗之工者”,就是诗写得很好,叫做压倒元、白;然后这个才高者,才气很高的,可以媲美班跟扬。我们来先看一下指到的是谁。我们先看到第一句,压倒元、白。我们先看到注释第一个,压倒元、白:元白就是指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。用来比喻作品胜过同时代的有名的作家。在五代的王定保有《唐摭言》,写到《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》里边,卷三写到:“时”,当时候,“元、白俱在”,就是元稹、白居易都在,“皆赋诗于席上”,就是在这个宴席里边都写诗,这是古人雅趣。“唯刑部杨汝士侍郎后成”,就是指杨汝士后来完成。然后“元、白览之失色”。最后元稹跟白居易拿起来看之后,杨汝士其实他的妹婿就是白居易,元稹跟白居易就拿了后来杨汝士所写的,然后他们失色,失色代表说写得很好,失色就是脸色大变,就不一样了,就是代表很惊讶的意思。“汝士其日大醉”,杨汝士那一天大醉,然后归谓子弟曰,回家就跟他的子弟说:“我今日压倒元、白”。就是这么来的。我今日压倒元白,意思就是他今天的诗写得比元、白更好。所以诗之工者,曰压倒元、白,我们后来就以这句话来做这样的一个称谓。我们大略来看一下,元稹、白居易跟杨汝士,这三个唐朝的文学家。元稹是西元七七九年到八三一年,字微之,河南府河南县人,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。唐代的文学家,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。乐府诗是我们秦汉时代有乐府官所采集的,所作乐府诗,到唐朝的时候有做了一个变动。元稹跟白居易,他们就当时候都共同来提倡新乐府,所以后来世人也常常把白居易跟元稹两个并称为元白。他们写的诗,我们再往下看一下白居易的,白居易写的诗他特别有提到就是,写的诗希望能够平易近人。我们再来看一下白居易这个部分。白居易,西元七七二年到八四六年,字乐天,排行第二十二,很厉害,晚号香山居士、醉吟先生。祖籍是在山西太原,生于河南新郑,是唐代的文学家,文章很精切,特别擅长写诗,是中唐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。作品平易近人,乃至于有“老妪能解”的说法。老妪,妪的意思就是妇人,老妇人。当时候有相传他写诗写完了,他就会拿到市街去给小孩子看,认字的小孩子看,然后老妇人看,当然一定要认字,要不就念给他们听,然后他们如果看得懂,明白他的意思,他就不再做修改。所以他力求就是说写诗,就是要让别人看得懂,看不懂好像也没什么用,这就是他的一个创作的文学观。我们再看一下杨汝士,大概是八二一年前后在世。字慕巢,虢州弘农人,妹婿白居易。元和四年的进士,又登博学宏词科,当时候的科举名称。开成元年七月,官兵部侍郎,就是担任兵部侍郎,出镇东川,改为吏部侍郎,这都是当时候的一些官署的一个名称,累官至刑部尚书。有诗名。当到尚书就很大了。我们中国的官职名也非常的多,我们就有读到我们来谈一下好了。侍郎,我们刚前面讲到侍郎,兵部侍郎。侍郎就是一个官职名,秦汉的时候是属于郎中令的属官,主要就是更值执戟,然后宿卫殿门,所以是站岗用的。东汉时尚书属官满一年就称为尚书郎,做满一年叫做尚书郎,满三年叫做侍郎。魏晋以来就只称为郎。隋朝又称为侍郎,并置员外郎,员外郎就是再配一个。员外,我们常常讲员外,员外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正的旁边再多一个。隋炀帝的时候各部置侍郎一个人,各部就是吏户礼兵刑工,这六部各置侍郎一人,然后为尚书的副贰,就是尚书是主的,然后侍郎是副的,然后改各司侍郎为郎。唐就改郎为郎中,以员外郎就又变成是副贰了,就是次的,之后历代就沿袭唐朝的这样的一个更动。到清朝末年,大概就是这样。后来又讲到有到刑部尚书,刑部尚书就是刑部的长官,就是掌管全国的律令刑法,还有徒隶等政。唐代的时候称为大秋,大秋。我们常常因为秋决,大秋。刑部尚书就是刑部的长官,掌的就是全国的律令的这样的一个工作。这些官阶名大概就是只能多读一下,然后记一些,常见的记一些。官职很多,实在也很难都全部把它记牢,多读几遍,读到一些有相同的词汇,就翻一翻、看一看,大概就记忆会比较深刻一点。我们再往下看,“才之高者,曰媲美班扬”。班是谁?就是班固,扬是扬子云。我们这句话,才高者就是才情高超的人,可以媲美,媲美就是比美,两个可以相比,可以媲美班固跟扬子云。我们先看一下班固。班固,西元三十二到九十二年,字孟坚,扶风安陵人,今天陕西咸阳这个地方人,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,著有《汉书》。这是很有名的,班固著《汉书》。扬雄,扬子云,是西元前五十三到十八年,字子云,西汉哲学家、文学家还有语言学家,蜀郡成都人,就是今天四川成都这个地方的人。他作有《蜀都赋》,这个赋。赋这个文体,从我们《楚辞》的部分,然后荀子又写赋,到后来汉朝的赋就发展得比较具体。所写的东西就是,他们大部分都写京都的这一些美,然后建造的皇宫或整个国势的一个强盛,写得非常的极尽词藻。当时候扬雄作《蜀都赋》,开启了京都一派的这种题材,像班固有《两都赋》,还有张衡的《二京赋》,以及晋代左思的《三都赋》,都是受他的影响。后来扬雄自己认为作这些辞赋为“雕虫篆刻”,就是指雕虫小技的意思,“壮夫不为”,他说壮夫不为也,后来就转而研究哲学了,模仿《论语》作《法言》,模仿《易经》作《太玄》。这是扬雄。我们这边再往下看“晁大夫以多智而号智囊;王仁裕以能诗而称诗窖”。这句就讲到晁大夫因为多智,就是脑袋瓜动得快,所以叫做智囊。后面讲什么智囊团,有没有?出点子的。王仁裕因为很能作诗,作很多诗,所以叫做诗窖。我们知道窖是藏东西的地方,作那么多诗,就像诗窖一样藏起来,就是很多。我们知道窖是藏物之区,就是指很多东西在里面的意思。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晁错,西汉文帝时候的智囊人物,颍川人。文帝时,晁错因文才出众出任太常掌故,后来历任太子舍人,还有博士跟太子家令,还有贤文学。太子家令就是汉代皇家的属官,主要就是管家事的,诸侯国也有设此职。后来就仅有太子家令,只有太子设家令,主要就是管家事的。晁错曾经担任太子家令。他在教导太子中受理深刻,辩才非凡,太子,当时候太子刘启,就是后来的景帝,就称他为智囊。所以这边讲到“晁大夫以多智而号智囊”,就是这样子来。除了晁大夫之外,在古代里边,在这之前,其实也是有人被称为智囊,我们来看一下下边,司马迁的《史记.太史公自序》里边就讲到:“秦所以东攘雄诸侯”,东攘雄诸侯就是称霸诸侯,“樗里、甘茂之策”。这边《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》里边就讲到:“樗里子因足智多谋”,绰号叫做智囊。所以在这边樗里,那个樗字,木材的名称。樗里子,他又传说能够预言风水,被后世堪舆家尊为樗里先师。樗里,这也是历代被称为智囊的。我们知道“智囊”就是形容机智的人。我们再看一下第二个智囊这个词汇,古人用来形容机智的人。比如秦代的樗里子,还有西汉的晁错,三国魏的桓范等人,都曾经被当时候称为智囊。司马迁《史记.樗里子甘茂列传》,刚跟大家提到:“樗里子滑稽多智”,古代的滑稽是指谈话非常的幽默,“秦人号曰智囊。”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桓范,字元则,沛国人,就是今天安徽省濉溪县张孤集这边。三国时曹魏的官员,也是有智囊之称,官至大司农。高平陵之变后,被司马懿以谋反罪族灭,族灭就是灭族。这是我们历史里边有记载到的,被称为智囊的这几个人物,秦代的樗里子、西汉的晁错和三国魏的桓范。这边我们用到的晁大夫就是指晁错,后来他也因为七国之乱,就是那些诸侯之乱,结果被杀了。就是晁错跟袁盎的故事,大家清楚吗?拜忏有没有?就是袁盎跟晁错,袁盎就跟皇帝讲,这个都是因为晁错的关系,说要削弱藩国,结果引起他们叛变。后来他就一直到不是在脚长了疮吗?人面疮。人面疮就是晁错跟袁盎的事情,因为他被他错杀了,他就一直怀恨在心。我们再往下看一下诗窖,“王仁裕以能诗而称诗窖”。我们看一下第三个注释的地方,“诗窖”,五代诗人王仁裕的别名。清朝吴任臣的《十国春秋.王仁裕传》,他就写到这么样子,他说:“生平作诗满万首”,这很厉害,“蜀人呼曰诗窖子”,当时候蜀人,四川那边人就叫他叫做诗窖子。清朝陆凤藻《小知录》里边讲到:“诗窖,王仁裕也。”讲到诗窖是谁?就是王仁裕。我们再来看一下王仁裕这个人,八八0年到九五六年,字德辇(这个辇刚刚有读到,辇,皇帝坐车),天水人(就是今天甘肃省天水县),通晓音律,善观天象、历象,著有《开元天宝遗事》,还有《入洛记》,还有《乘辂集》等,后边括号《崇文总目》史部传记类著录,有《王氏见闻集》三卷,王仁裕撰,就是指《崇文总目》里边有著录他的《王氏见闻集》三卷。因为他写的诗非常的多,所以当时候的蜀人,蜀郡这边的人就叫他为诗窖子。所以我们讲到,王仁裕以能诗而称诗窖。接下来我们看一下“自古诗人推李、杜,至今字学仰钟、王”。自古诗人所推崇的是谁?“李杜”,“李杜”就是李白跟杜甫,这两位实在太有名了,所以应该不用特别介绍。李白、杜甫,一个是浪漫诗人,一个是写实诗人。至今字学谁?“钟王”。钟王就是指三国时代书法家钟繇,我们刚刚有介绍到,还有晋代的书法家王羲之。我们看一下钟繇,字元常,豫州颍川长社人,在今天河南长葛这个地方,三国的时候是曹魏的重臣、著名的书法家,官至太傅,逝世后谥曰成侯。钟繇擅长篆、隶、真,还有行、草多种书体,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,推动了楷书的一个发展,被后世尊为楷书的鼻祖。其对后世书法影响很深,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他的书法。还有像东晋书法家,我们刚有介绍到的王羲之,后来就跟他并称为钟王。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,当时候南朝庾肩吾这个人,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。魏晋南北朝很喜欢把东西分品,上中下品,然后各品之上,上品又分为上中下,中品也分为上中下,下品也分为上中下。唐朝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,评其书法为神品。所以应该也是很赞的。我们来看一下,欣赏一下,这个是钟繇的小楷《力命表》,这是他的小楷字,这一张。我们后来的都很少孩子会写这一些,因为都没有教。我记得我小时候是有,国小、国中都要写书法的,写周记还是用毛笔写的,到高中的时候才用原子笔写,在小学写作文也要用毛笔写,小学的时候要用毛笔写作文,然后写周记,国中有写周记,在台湾体制里边国中有写,每一周要写一篇周记,也是用毛笔写。现在都没有了,现在孩子你要叫他写周记他很懒,现在google,google先生又那么方便,打开就抄,抄一段给你。我们再往下看,接下来是“阳春白雪,是难和难赓之韵;万选青钱,乃屡试屡中之文”。前面这一段讲到“阳春白雪”,这是乐曲的名称,“是难和难赓之韵”。我们先看一下“阳春白雪”这个词汇,第一个注释:这是乐曲的名称,传说为春秋时晋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,这个传下来有点多种说法。阳春取其“万物知春,和风淡荡”之义。所谓阳春的意思是这样,万物知春,和风淡荡,这就是春天的感觉。白雪则取其“凛然清洁,雪竹琳琅之音”,所取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含义。《文选》里边〈宋玉〉有〈对楚王问〉:“客有歌于郢中者”,郢中是地名,郢中这个地方,“其始曰”,刚开始的时候,《下里巴人》,这个也是音乐的名称,它是比较俚俗的,所以后来我们常常用下里巴代表是俚俗,比较通俗的那个意思。“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”,就是在这地方,结果能够跟他应和的,一起唱的有数千人。“其为《阳阿薤露》”,后来弹奏《阳阿薤露》的时候,“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”,又更少了,数百人。再下来,“其为《阳春白雪》,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”,就是后来弹到《阳春白雪》的时候,能够和的人不过数十人而已。其实后来我们有个词叫做曲高和寡,曲子很高,应和的人就少了,因为懂的人少了。后来我们这个词汇也常常用在什么地方?譬如一个人在谈比较高深的言论的时候,就是能够听懂的人就变比较少。后来我们就用阳春白雪讲到,就是比喻比较精深高雅的这种文学艺术品,叫阳春白雪。这边讲到“难和难赓之韵”,难和就是比较难去跟他应和。你就不懂,没有听过,比较难一些,能够跟他应和的就比较少了,所以难和难赓。赓是指续的意思,我们有一个词汇叫赓续、赓续,赓就是续,继续的意思。难赓就是难以继续,就是难以接下去的意思。就譬如有一个人言谈颇高,但是我们懂的又不多,我们就很难接下去。这就是阳春白雪,是难和难赓之韵。所以首先要先了解,《阳春白雪》这是乐曲的名称。刚刚讲到《阳阿》跟《薤露》,这个也都是歌曲名称,这个是春秋时候中等水平的歌曲,所以比较多人会。我们再往下看“万选青钱”。万选青钱为什么叫做“屡试屡中”?屡试屡中就是每次去应试,都每次就考中。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典故,看到注释第三的地方,这个万选青钱比喻文章出众。这在《新唐书.张荐传》记载到张鷟,张鷟每次应试都名列前茅,这个太厉害了,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。我们知道这个前茅是古代军人打仗的时候,前行的士兵所拿的这个旗帜上面的那个茅草,走在最前面。所以后来我们讲,考试考得很好叫名列前茅。所以知道这个茅的意思,就要加上草字头,不能不加草字头。张鷟每次应试都名列前茅,当时候的员外郎(员外郎我们刚就读到了,员外郎这个官名),叫做员半千,这个名字也很好玩,员外郎,员半千,称其文辞有如什么?青铜钱。青铜钱是指什么?钱。钱是怎么样?人见人爱,你看他就给他做了这样的一个譬喻。后来我们讲万选青钱,万选青钱就是屡试屡中的这个意思,就是指员半千就称张鷟的文辞真的是很好,像青铜钱一样人见人爱,所以当时候大家就称张鷟为“青钱学士”,叫他为青钱学士。我们再往下看张鷟,大略看一下,因为提到这个人物,所以我们把他的生平做简要的来看一下,西元六五八年到七三0年,字文成,号浮休子。唐代深州陆泽人,就是今河北省深县,曾官御史,担任御史、都尉,还有鸿胪丞,还有司门员外郎。著有传奇《游仙窟》,《游仙窟》,在我们中文系里边读文学史,这个唐传奇的时候,会读到他的《游仙窟》,还有《朝野佥载》。我们再往下看:“文赋之雄,可惊神而泣鬼;音词之妙。每遏云而绕梁。”“文赋之雄”,文赋之雄就是指文章很雄迈,可以“惊神而泣鬼”;然后“音词之妙”能够遏云,遏就是让云都停止了,然后绕着梁不绝。我们先看一下第一个惊神泣鬼这个部分,形容震动很大,十分感动,叫惊神泣鬼。惊动鬼神,让他们惊了神又泣了鬼,所以这讲到文赋之雄迈。第二我们看一下“遏云绕梁”,这个是形容歌声优美,歌声优美,使游动的浮云为之停下来静听,似余音绕着这个屋梁而不愿散去,余音绕梁。我们先看一下遏云这个词,遏云,字面上我们一看就知道,遏是停止的意思,指声音宏亮、高昂,阻止了行云。这是在我们来看一下,《列子.汤问》篇里边,这个词汇怎么来?怎么会想到用到这个歌声,然后让天上的云都停止了?我们看一下《列子》的汤问篇,里边就记载到:他说有一个薛谭,薛谭这个人学讴,讴就是歌唱,“于秦青”,就是跟秦青学唱歌。“未穷青之技”,还没有学会秦青的技能,他的所有看家本领都还没学会,“自谓尽之”,自己就说他都学会了,都已经学完了,“遂辞归”,于是就跟老师讲说要回家去了。“秦青弗止”,秦青也不去阻止他,这个也是高段的人,他也不去阻止他,其实你根本还是三脚猫一个,他也不这么讲,但是“饯于郊衢”,就在这个郊衢,郊外,就是要回家的送别的地方,然后在那边帮他送行,设宴送行,他就“抚节悲歌”,他就弹一段,他的老师秦青就弹了一段,结果“声振林木”,这么一弹下来,声振林木,“响遏行云”。就这样,声振林木,响遏行云,结果他的学生就不敢离去了,发现自己所学还一点点而已。所以这边响遏行云就这么来,遏云。我们再来看一下绕梁,我们之前有读过绕梁,不过是什么绕梁?还记得吗?琴的名称,我们中国四大名琴。没关系,回去再努力复习一下绕梁。我们再往下,绕梁,形容歌声优美,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。这也是在《列子.汤问》篇里边讲到,“昔韩娥东之齐”,韩娥往东到齐国,这个之就是往的意思,在这边当动词,往齐国去,东往齐国去。然后“匮粮”,匮就是没有的意思,乏的意思,没有了,没有粮食了。“过雍门”,到了雍门这个地方,“鬻歌假食”,鬻歌假食就是指到,鬻就是卖的意思,卖歌换食物,就是这样子。“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”,欐就是架在柱子上,支撑房屋的那个横木,结果她离去,既去就是离去之后,这个余音绕着这个梁木,“三日不绝”,三天那个声音很像还留在那边。“左右以其人弗去”,住在旁边的人以为她还没有离开,其实她已经离开了,但是三日这个余音绕梁于耳而不绝,住在附近的人都以为她没有离开。弗是没有的意思,弗去就是没有离开。所以我们就讲到,后来就把遏云跟绕梁用在指到就是音词之妙,跟音乐有关的。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“涉猎不精乃好博之弊,咿唔不辍是勤读之功”。两个刚好相反词,“涉猎不精”,涉猎就是指粗略的阅读、浏览,不深入研究,这叫好博之弊。博就是广博的意思,广博,就是可能学了很多,但是都是杂菜面、什锦面,那边吃一点,那边吃一点,那边学一点,那边学一点,但是所学涉猎都不够深入,不精就是不够深入的意思。“咿唔不辍是勤读之功”,咿唔不辍,辍是停止的意思,不辍就是不停止。为什么用咿唔这个声?咿唔不辍是指声音,读书的声音。我们看到注释第二的地方,注释第二咿唔,形容读书的声音。清朝蒋士铨的《鸣机夜课图记》,里边就有这么一句:“母手任操作”,这个母手就是母亲的手在那边操作,“口授句读”,手还在那边做着,然后口授,嘴巴教他句读,句读是读书,句读就是我们古代的那个标点符号,句跟读两种而已,有的是根本都没有标,“咿唔之声,与轧轧相间”,咿唔就是指读书的声音,就口授句读,这读书声,然后就跟母亲在织机,就是织布的那个声音轧轧相间,相间就是错杂的意思。这个字念作间(ㄐㄧㄢˋ),在这边念作ㄐㄧㄢˋ,就是错杂的意思的时候念作间(ㄐㄧㄢˋ),轧轧就是指织布的声音。后来我们咿唔这两个字,我们也写成“伊吾”这两个或“吾伊”,就是指读书的,用这两个词做为读书的声音。所以咿唔不辍就是不停止,这个声音不停止,就是读书的声音不停,这个就是勤读之功,很认真学习的意思。再下来是“以赂丐文,谓之润笔”,这个字念作丐(ㄍㄞˋ),跟我们那个乞丐的丐意思是一样的;“因书得粟,谓之舌耕”。第一个“以赂丐文”,就是请人作诗文书画的这些酬劳就叫做润笔。后来我们常常讲润笔费,润笔。我们先看到注释第一个这个赂,赂是指拿东西给别人,就是赠送财物给人叫做赂。“以赂”就是送人东西,“丐文”,丐就是乞求的意思,乞求别人帮他写篇文章,作首诗或画个画,“谓之润笔”,这个叫润笔费。我们看一下第三这个润笔,古代为什么会用润笔这个词?古代人们用毛笔写字,但使用毛笔之前,通常会先用水泡一泡,把笔毛泡开、泡软了,这样毛笔比较容易吸收墨水,写字时会感觉比较圆润,因此毛笔泡水这个动作叫做润笔。后来润笔这个词,就被广泛用为请人家写文章、写字、作画的一个报酬。因为你要请别人写这一些东西,就需要笔兴,就是要别人动笔写。古代写文章、写字、作画都是用毛笔,所以后来我们就常常讲,就叫做润笔,那个费用叫做润笔费,加上一个费用的费。现在我们常常有时候有一些,因为我们教授也都常常有时候会帮一些官员写文章,包括像一本书要出书,县长他哪会写那些文章?就听老师讲,大概就会请教授们写一下,就会给一下润笔费。我们再来看一下“因书得粟,谓之舌耕”。“因书得粟”就是指因为教书而得到粮食,这个叫做“舌耕”。写文章得到粮食叫笔耕,后来这个粮食就更广泛一点,不仅只是得到粮食,包括就是给的一些,像写文章投稿,一个字一块钱,这个叫做稿费,这个我们叫笔耕,这样子的意思。我们这一节时间到了,我们先休息一下。好,谢谢各位,谢谢。

本文转载慈光文化,感恩您慈悲学习

圣贤教育

爱是教育的灵魂,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、激发爱、传播爱。

传统文化爱天下

弘扬传统文化,传播中华孝道,

广结天下善缘,助力全球华人!

◎上善若水,与爱同在◎

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

发心弘扬传统文化

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

故取名曰"传统文化爱天下"

◎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,从而提高家庭、婚姻、做人处事、幸福指数。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,帮助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;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,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!

[向左滑动等惊喜]

欢迎您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usmoerben.com/xscs/168216.html


当前时间: